诈骗也有“暑期档”?少年你要当心
“诈骗瞄准未成年人!暑期多名青少年因领游戏皮肤被骗上万元,大二学生暑假找工作被骗……”最近,暑期防诈骗话题多次走上热搜榜,一些家长在评论区留言,称自己的孩子遇到各种骗局。暑假成诈骗案件高发期,不少诈骗分子将目光瞄准未成年人,从青少年的兴趣入手,引诱其落入圈套。暑期诈骗虽然披着不同理由的“外衣”,但却拥有一致的“内核”:获取信任,实施诈骗。
(相关资料图)
暑期常见诈骗类型
网络游戏、培训机构退费及兼职
长沙市反诈中心民警翟安告诉记者,暑期诈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网络游戏产品的虚假交易诈骗。暑假是虚假游戏诈骗的高发期,诈骗分子往往以出售或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皮肤为由,冒充游戏主播、客服或教练,诱骗受害人,通过添加微信、QQ或钓鱼网站,进行虚假交易。翟安提醒广大学生,在交易过程中,骗子常称自己的账号被“冻结”,要求受害人转账支付解冻费、会员费,以此实施诈骗。
二是以校外培训退费为由实施诈骗,受害人不仅包含在校学生,也涉及了学生家长。“双减”政策实施后,诈骗分子瞄准时机,伺机而动,以“培训机构退费”“培训机构倒闭”“资金链断裂”为由,通过伪造政府公文、退费公告,诱骗受害人添加伪造公文上的QQ、微信,骗子宣称退费不能以实物货币形式进行,必须要“购买债券、返利退费”,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的证券投资类APP,实施诈骗行为。
“为了获得受害者信任,有些退费公告还印上了虚假的国家政府机关的名字,甚至能伪造公章。”翟安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擦亮眼睛、保持警惕,“骗子能通过某些手段精准获取报名培训机构的学生及家长信息,因此更具有迷惑性”。
除了前两类较为典型的暑期诈骗案例,第三类以网络兼职、刷单返利为由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常以招募兼职为由,要求受害人帮忙“刷单”,“小额刷单一般会快速返利,待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再进行大额刷单,之后就再不予以返利,骗取全部金额。”翟安说道。
如何预防暑期诈骗?
专家:保持清醒,警惕“馅饼”
如何预防暑期诈骗,识破暑期“骗局”?翟安也为广大学生及家长分享了几招。
于学生而言,应尽量避免接触陌生网站,健康上网、绿色上网。由于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弱,遇到陌生网站提供的信息时,更应仔细甄别,保持清醒与冷静。
“尤其碰到谎称‘免费领取物品’‘予以优惠’‘招募兼职’‘高额利润’等话术时,更是要慎之又慎”,翟安郑重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的背后一定都是陷阱”。
“我们也曾遇到家长未管控好自己的手机,泄露支付密码,使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翟安提醒广大家长注意保管手机,“目前正处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多学习反诈知识,掌握防骗技巧,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翟安还特别提醒学生们,不仅要谨防电信网络诈骗,也要警惕自己于无形中成为诈骗分子的一员。“每年暑假,不少学生在校外兼职赚钱,但因法律意识不足,兼职学生极易被骗子盯上,稍不留神就沦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掉入帮其洗钱、跑分、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的圈套。”翟安说,这些诈骗分子实则是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作案工具的犯罪团伙,广大学生要擦亮眼睛,切勿因蝇头小利,做违法之事。
来源 长沙晚报
(一审:熊泊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