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看:探索徐州高质量发展“密码”
|
本报记者 陈小凡
6月29日至30日,江苏省第三批“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徐州,来自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的20余名记者“组团”深入基层,探索徐州高质量发展“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究竟能不能“办成事”?带着这个疑问,6月29日一早,记者们来到位于新沂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江苏孚日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唐杰正在和窗口工作人员确认申领公司不动产证的最后细节。“多亏了这个窗口,我们公司的不动产证才能如此顺利地办好。”他兴奋地说。
今年4月,新沂市行政审批局以企业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务服务中心一楼显著位置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此窗口专门受理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不好办’‘办得慢’‘办不成’等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提供兜底式服务,确保群众办事不扑空、不难办、有人帮,让百姓办事心里更有底、体验更便利、服务更满意。”新沂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臧海峰向记者们介绍。
据了解,截至目前,新沂市政务服务大厅、各政务服务分中心和镇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301个,自设立以来,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诉求10件,办理率100%,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重大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新凤鸣新沂产业基地,采访团走进生产车间,将镜头聚焦于一条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上不断“吐出”的长丝,充满现代感的长丝自动打包线吸引记者们驻足观看。这个总投资180亿元的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纳税10亿元以上。
中国日报记者许慧敏说:“新凤鸣新沂产业基地向我们展现了该集团目前着力发展高端纺织,打造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坚定决心,必将有力推动新沂的高质量发展。”
在淮海国际港务区,采访团成员们走进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和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便捷高效的铁海联运体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一趟趟西行班列,一辆辆满载的货车,是徐州加快融入国际和国内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站在陆港这个通达世界的‘起点’,徐州不断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展现‘世界的徐州’。”新华日报记者张涛由衷地发出感叹。
牢记嘱托,交出合格答卷。来到徐工集团,采访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一个个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倾听徐工集团拔节奋进的成长故事,昂扬向上、奋斗不止的企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个人。“我三年前就采访过徐工集团,当时该集团便提出了勇攀珠峰之巅的概念。这两年,徐工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稳居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可以说徐工集团正是中国制造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中新社江苏分社记者刘林说。
“向地球深部进军!”来到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在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王勃的带领下,记者们来到了地下实验室内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加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之中。”科技日报记者金凤对此感慨颇深,“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依托徐州既有的科教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瞄准深地前沿领域,实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研究项目,铺展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美好愿景。未来我也会持续关注实验室的建设,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实验室的科研进展,实验室的发展未来可期。”
在徐调研的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了位于微山湖畔的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满眼湖光荷景清新怡人,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宛若一座江南小镇,记者们瞬间化身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定格这些美丽画面。“村子不仅变美了,村民也变富了,来到这里,我切身感受到了徐州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结出的丰硕果实。”扬子晚报记者薄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