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狂飙”6年:广州相关企业众多,融资算力仍短缺
(资料图)
■一起了解更多3C前沿资讯
讯记者郑志辉报道从阿尔法围棋“人机大战”,到元宇宙虚拟技术,AI(人工智能)近十年来多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直至2023年伊始,AI领域又开出现象级爆款“盲盒”——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可以说,AI已成为互联网、大数据之后的第三波“信息革命”。
2016年是“中国AI元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增长率达到43.3%。AI在接下来的6年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工信部2月发布的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AI正走出实验室,从概念向应用层面落地生根。
根据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产业链数据库对“人工智能”概念下各产品上中下游环节企业数量及相关技术关键词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业务画像、专利、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形成的最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AI相关存续企业近28万家,到了2022年已超过60万家,相较于6年前增长超114%。
从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底,广东、江苏、北京三个省份/直辖市的AI产业链相关企业续存数量最多,其中,广东存续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3万家;从增长情况看来,2016-2022年间,广东(9.5万家)、江苏(4.2万家)、浙江(3.5万家)存续企业增长最快。
得益于前瞻性的政策指引,一线城市在产业规模、人才聚集方面成效显著,持续释放吸引能量。《AI图鉴》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6.3万家)、北京(4.7万家)、上海(3.9万家)的企业存续数量最多;从企业增长总量来看,2016年-2022年间,深圳(4.2万家)、广州(2.9万家)、北京(2.1万家)位列前三。
另外,就城市而言,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的“吸金”能力最强。启信宝产业链数据库统计了2016年至2022年间城市投融资次数及累计金额,结果显示,北京以2.7万余次融资,累计金额6.7万亿人民币位居榜首;其次是上海,融资次数1.7万余次,累计金额超4.3万亿人民币;广州融资数量大幅落后于北上深杭,融资累计金额更是连北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至于最新的大语言模型投资热,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分析认为,大模型将带来三大产业机会:第一类是新型云计算,云的主流商业模式变为MaaS模型即服务;第二类是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的企业,可以调用通用大模型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第三类是基于大模型底座进行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数字人、3D等场景相关应用开发的企业,即应用服务提供商。
大模型依赖算法、算力和数据的综合支撑,但与之相对应的最基础的算力支持上,广州也并不占优。根据IDC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在中国AI计算力发展评估的城市排行榜中,广州时隔四年重回一线梯队(但也仅仅排在第5位),主要是去年在政策支持上又加大了力度,聚焦先进制造、车辆交通、健康医疗、城市治理这四条AI赛道,定下了“十百千”目标(即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展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培育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业)。
据介绍,广州作为工信部批复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科技部批复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由广州无线电集团全资二级子公司广州广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了全栈国产化的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中心于2022年6月8日正式点亮,12月正式对外提供算力服务,一期投资5.09亿元,对外提供99P规模的AI算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