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评:奋斗才是年轻人底色!评论区十分蹊跷:一边待着!
最近一段时间,主流媒体的发声十分怪异:从人民网《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河南日报《麦田治愈》到央视网《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央视新闻《95后夫妻摆摊,每天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一天9000块》居然相继遭到网友的质疑与嘲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资料图片)
3月20日,新京报发布一篇短评《“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年轻人的底色 》满满的正能量,同样遭遇蹊跷翻车。
究竟是这届网友太难带了?还是主流官媒不食人间烟火?尴尬的背后该如何破局?
1. 明明是好话,网友不爱听!
新京报这篇短评首先引用了一组门票数据:
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2 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 后、00 后占比接近 50%。相关监测数据也显示,2019 年,“寺庙”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4年时间过去,而今的搜索量增长了 368 倍。
接着短评提出: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的现象,折射出压力之下,年轻人需要寻找一个释放压力、转移焦虑的渠道,情有可原。
然后又来了一个“胡锡进式发文”的转折:
“但是一些年轻人如果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这样的生活之路也显然走偏了。”
并引用了苏轼的两段诗句,指出求神拜佛的虚妄,年轻人不该“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整篇文章通过现象挖掘本质,举出例子点明要害,剖析事实引出结论,可谓是一篇有理有据的肺腑之言。
然而,大多数网友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各种槽点劈头盖脸的砸在评论区,吵得沸沸扬扬。
“不报忧、不报难、不报贫,只报喜。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才是媒体的本质特色。”
“不必上纲上线,大多数人就是一边祈福,一边搬砖。人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可以表达美好愿望。”
“人们到寺庙,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放松身心、疏解压力。我们更应该关注年轻人为什么祈福、祈福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学、就业、婚恋指导和支持,减少内卷,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可能现实已经无处安放他们了,所以他们放下凡尘,去追求清净了!”
“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谈好处,事事皆讲境界 。家境输了,文凭输了,颜值输了,自己的努力也输了,只剩下那卑微的三观,一文不值的自尊心和一本正经的活着……请你说我还有什么,我还能做什么?如果来句结尾,我只想说人间很美,但是如有来生,不来了…”
还有人硬刚:请新京报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奋斗的工作!
2. 奋斗需要平台,更需要目标!
随着电商的发展,行业的内卷,三年疫情的冲击,一些工厂与企业开始倒闭破产,随之而来的失业潮更让人雪上加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份,虽然疫情全面放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得到推进,但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依然高达5.5%,2019年这一数据为3.6%,说明失业率依然在持续攀升。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可供选择的就业平台越来越少,上升通道越来越窄,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被动的状态,许多高学历者不得不参与到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快递外卖、打螺丝队伍。
笔者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五味杂陈:
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现在月薪3000招不到农民工,却可以招到一批大学生。
更扎心的是:这些廉价的大学生,正是那些农民工用廉价的收入供出来的!农民工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到头却发现还不如当年的自己!
不是他们不懂勤劳,也不是他们不够吃苦,而是在资源不对等的平台上,吃苦不一定是福,勤劳也不一定会致富,到最后反而还会成为无情资本家收割的韭菜。
有人说:时代变了,一个人成功现在是3分靠打拼,2分靠运气,5分靠家里关系和父母人脉资源。
还有人苦笑的调侃道:在这个一睁眼就需要用钱的时代,只要你舍得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以前是勤劳可以致富,现在是勤劳不一定致富,但是一定能让你吃苦。原来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是吃得苦中苦,可能为二百五……
所以不断觉醒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常常感到迷茫困顿:
穿上长衫,我们是孔乙己;脱下长衫,我们是骆驼祥子。祥子拉了一辈子的车,到死都认为自己之所以穷,是因为拉车还不够努力。我们不禁思索:辛勤劳动,真的还能够改变自身的处境吗?
3. 无处安放的灵魂,需要归宿!
事实上,媒体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问题,不如关心他们到底在“求”什么。
大多数年轻人面对肩上的五座大山:就业,买房,教育,医疗,养老,已是精疲力竭,焦虑不安。
三、四线城市一套房100多万,一线城市更是动辄上千万,一个本科大学生一年挣多少钱、需要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
物欲横流的时代,当灵魂跟不上忙碌的步伐,他们只好无奈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下人生。看不到希望,精神上寄托于菩萨的保佑,所以他们才选择去寺院。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90后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00后选择了求佛。在作为和作用之间,你选择了做法。在关系和体系之间,我选择了佛系。
其实,奋斗和祈祷,二者并不矛盾。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上香敬佛,也无可厚非:古来多少文人豪杰,进能出将入相,退亦能寻佛问道,况且儒释道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还有一个重点是:2023年国家不是提倡经济复苏吗?这种寺院游的消费方式难道不比那种毫无营养价值、道德底线的直播带货、直播PK更健康吗?
网友发布寺庙求福袋
5.年轻人需要指点,但不是指指点点!
不同年代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特殊背景和历史任务,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最终他们还是会完成使命,推动社会的进步。
80后曾被说是衰败的一代;90后曾被批评非主流;00后更是被视作垮掉的一群人。时过境迁,我们会发现: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纵然负重前行,偶尔“躺平摆烂”,但他们必将会起到顶梁柱的作用。
主流媒体的鸡汤文之所以屡遭嘲讽,主要一点是文章评尽天下事,不肯俯首问苍生!他们不明白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奋斗”,更看不到那些年轻人背后的奋斗方式。所以他们那种无用、伪善、浮夸的文风会使年轻人产生厌烦。
年轻人善于理性思考,对于所有假意的宣传、夸大和煽情的文字,很容易分辨出字里行间的虚伪,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主流媒体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下教师爷的说教态度,多去基层看看芸芸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是如何艰辛?更重要的是,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案!
画出来的饼充不了饥,年轻人需要指点而不是指指点点。请善待底层人民,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对于此现象,您是怎么看的呢?
感谢您阅读!欢迎您点赞留言,收藏转发!